敬鹏电子

5条PCB制板工艺小原则

PCB制板是一项涉及电力学、化学和物理学等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总结一些PCB板制作的工艺小原则,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PCB板的质量和性能。

PCB板设计

1. 印刷导线宽度选择

印刷导线的宽度需要根据流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来确定。

线宽太小会导致电阻增加,电压降高,从而影响电路性能。

线宽太宽则会增加成本,不利于小型化。

通常情况下,线宽取1到2.54毫米(40到100MIL)可以满足一般应用的要求。

对于大功率设备板上的地线和电源线,线宽可以更大一些,而在小功率的数字电路中,最小线宽可以取0.254到1.27毫米(10到15MIL)以提高布线密度。

2. 线间距

线间距的选择取决于线间的电压,一般情况下,线间距在1.0到1.5毫米(40到60MIL)之间足以满足中低压电路的要求。

在低压电路中,如数字电路系统,不必过多考虑击穿电压,可以选择更小的线间距,以提高布线密度。

3. 焊盘设计

对于不同功率的元件,焊盘设计也需要注意。例如,对于1/8瓦特的电阻,焊盘引线直径可以选择28MIL,而对于1/2瓦特的电阻,直径可以选择32MIL。

过大的引线孔会导致焊盘铜环较窄,可能降低焊盘的附着力,而过小的引线孔则会增加元件的安装难度。

4. 画电路边框

在绘制PCB板时,边框线与元件引脚焊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能小于2毫米(一般取5毫米较合理)。这样可以确保下料时不会出现问题。

5. 元件布局原则

在PCB设计中,元件布局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件布局原则:

  • 分离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以及大电流电路,以减小干扰。
  • 输入信号处理单元和输出信号驱动元件应尽可能靠近电路板边缘,以减少输入输出线的长度。
  • 元件只能沿水平和垂直方向排列,不可倾斜。
  • 元件之间的间距取决于元件的大小和焊接工艺,一般在50到100MIL之间。
  • 在电位差较大的情况下,元件之间的间距应足够大以防止放电。
  • 对于时钟电路,尽量靠近单片机芯片的时钟信号引脚,以减小时钟电路的连线长度。

通过遵循上述工艺小原则,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PCB板。在PCB设计中,稳重和合理的布局是确保电路性能的关键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