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发展历史

PCB,即印制电路板(Printed Circuit Board),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
它的发展历程承载了电子行业的繁荣和进步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PCB的发展历史,从它的雏型到中国的崛起。

PCB的起源

PCB的雏型最早源自20世纪初期,当时人们开始利用“线路”(Circuit)概念来设计电话交换机系统。

最初,金属箔被切割成线路导体,并粘附在两张石蜡纸之间以制成线路。但真正意义上的PCB要等到20世纪30年代才诞生。

这一新型PCB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,以绝缘板为基材,上面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,并布有孔(如组件孔、紧固孔、金属化孔等)。

它取代了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底盘,实现了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,被誉为“电子产品之母”。

世界PCB的发展史

Paul eisler inventor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

1936年

  • PCB的创造者奥地利人保罗·爱斯勒(Paul Eisler)首次在收音机装置中采用印制电路板。

1943年

  • 美国开始将PCB技术应用于军用收音机内。

1947年

  • 美国航空局和美国标准局首次举办了有关PCB技术的讨论会。

1948年

  • 美国正式认可PCB技术并将其用于商业用途。

20世纪50年代初

  • 随着铜箔蚀刻法的出现,PCB制造技术得到了改进,实现了单面板的大规模生产。

20世纪60年代

  • 双面PCB开始批量生产。

20世纪70年代

  • 多层PCB迅速发展,不断提高精度、密度、线宽、小孔、可靠性、降低成本和实现自动化生产。

20世纪80年代

  • 表面安装印制板(SMT)开始逐渐替代插装式PCB,成为主流生产方式。

20世纪90年代至今

  • PCB技术不断进化,包括高密度BGA、芯片级封装等领域的发展。

中国PCB的发展史

1956年

  • 中国开始PCB研发工作。

60年代

  • 开始批量生产单面板,小批量生产双面板,并着手研制多层板。

70年代

  • 由于历史原因,中国PCB技术发展较慢,整体技术水平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。

80年代

  • 中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单、双、多层PCB生产线,提高了PCB的制造技术水平。

90年代

  • 香港、台湾、日本等地的PCB制造商纷纷在中国设厂,使中国PCB产业蓬勃发展。

21世纪

  • 中国PCB产业保持着高速增长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%左右,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

2006年

  • 中国超越日本,成为全球PCB产值最大的生产基地。

近年来

  • 中国PCB产业持续增长,产值不断提升,已成为全球PCB行业的重要一员。

总结来看,PCB的发展历程是电子行业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历史见证。特别是中国PCB产业的崛起,为全球电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,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。
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PCB是什么意思?

  • PCB的全称是印制电路板(Printed Circuit Board),它用于连接和支持电子元件的基础电子组件。

2. PCB为何如此重要?

  • PCB具有紧凑设计、高效率、低成本等优势,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,支持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。

3. PCB在哪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?

  • PCB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、计算机、消费电子、汽车、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。

4. 中国PCB产业的崛起对全球电子行业有何影响?

  • 中国PCB产业的崛起使全球电子行业更具竞争力,为全球供应链注入新动力,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。

5. PCB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?

  • 未来PCB将继续向高密度、高性能、高可靠性、多层次发展,以满足不断升级的电子设备需求。

文章目录